隆基硅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新技術 被外國期刊“盯”上......
近日,國際頂級能源類期刊《Nature Energy》刊發中國太陽能科技公司隆基綠能的最新研究成果:隆基首次自主開發的硅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因其優異的鈍化接觸結構實現了硅電池世界紀錄--26.81%的電池轉化效率,這一創新成果將進一步鞏固太陽能電池在能源轉型中的關鍵作用。隆基研發團隊成功開發出高質量納米晶硅空穴接觸層(取代傳統的非晶硅空穴接觸層),結合定制化的低阻高透明導電氧化物層,獲得了卓越的低接觸電阻率,大大提升了電荷載流子的輸運性能,這是該電池取得高轉化效率的關鍵點之一。
隆基研發團隊在工業級標準硅片上開發了這項新技術,采用突破性的先進金屬化技術、以及迭代升級的硅片界面鈍化工藝,使該電池技術可以無縫轉移到大規模量產中。與此前的技術相比,該電池性能方面的改進非常顯著,實現了1.5%的絕對轉換效率飛躍。隆基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徐希翔表示:“隆基研發團隊歷經逾年成功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沉積和高性能納米晶硅空穴傳輸層,展示了優良的光電性能,這是迄今為止所有晶體硅太陽能電池中性能最好的。”
隆基研發團隊聯合中山大學高平奇教授和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Olindo Isabella教授的研發團隊在《Nature Energy》雜志發表了文章。中山大學的研發團隊在分析器件高填充因子的機理及納米膜層的電流流動方向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相關團隊提供了電荷輸運建模方面的支持。
中山大學的科學家認為隆基制造的硅異質結電池優良的表面鈍化質量,使得本體中的俄歇復合成為效率損失的主導因素,從而推動填充因子和轉換效率的大幅提升。中山大學高平奇教授表示,對具備低激活能的硅基空穴接觸層的研究是非常及時和極其重要的,該工作代表著在探索空穴接觸的電性能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有利于提升異質結、雜化電池和其它類型的硅基太陽電池的性能。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先進建模揭示了此鈍化接觸結構電池背結界面處勢壘的更多細節,分析出空穴在跨界面處的收集路徑,并對電池的優異性能做出理論解釋。“隆基公司在超薄層沉積方面的掌握及其對膜層光電特性的精細控制令人驚嘆。理論模擬隆基太陽能電池拓寬了理想晶體硅電池器件的研究邊界。”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教授Olindo Isabella說道。
作為全球領先的太陽能科技公司,隆基高度重視技術研發,積極搭建“產學研”平臺,依托隆基中央研究院,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山大學、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蘭州大學、南開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等國內外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從第一性原理出發,挖掘太陽電池性能差異的本質原因,憑借“開放式”的創新,為隆基的產品迭代和技術創新不斷注入“活水”。此次,隆基在探索空穴接觸的電性能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進一步提升了異質結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26.81%)和其理論極限效率(29.2%),提高了可量產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優勢,將會改變光伏技術格局,助力碳中和目標的有效達成。
以上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隆基硅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新技術 被外國期刊“盯”上......部分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153045535@qq.com;
本文地址:http://www.aa-cctv.com/xinnenyuan/2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