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t3g37"><strong id="t3g37"><delect id="t3g37"></delect></strong></menuitem>

    <progress id="t3g37"></progress>
    1. <menuitem id="t3g37"></menuitem>
      <menuitem id="t3g37"><ins id="t3g37"></ins></menuitem>
      歡迎訪問科曼環保網~

      免費發布 登錄 注冊 退出

      環保行業信息
      資訊服務平臺

      對改良Bardenpho工藝的理解(一)

      摘要:

      Bardenpho工藝兼有前缺氧和后缺氧的反硝化,于70年代中期在南非開發,南非出人才啊。后缺氧停留時間較前缺氧大致相同或略大。在后缺氧區,由曝氣池出來的5-7mg/L硝態氮一般降至3mg/L以下。出水不過濾TN濃度可以達到3-5mg/L,所產生的污泥沉降性能好。缺點是由于長泥齡導致除磷效果差,需要較大的池體容積。

      1.jpg

      上圖為改良后的Bardenpho工藝,5段生物法,兼具磷的去除。厭氧區停留時間0.5-1.5h,首先利用外碳源進行磷的釋放,由于該工藝具有良好的脫氮效果,因此來源于二沉池的污泥回流液中含有的硝態氮含量較低,進而對厭氧環境的影響較小。其后的預缺氧區接受來自好氧區的硝化回流液,回流比200-400%,停留時間1-3h,利用厭氧吃剩下的外碳源充分進行反硝化,當然也存在反硝化除磷的現象。好氧區則進行硝化及好氧吸磷作用,停留時間4-12h。后缺氧區停留時間2-4小時,微生物利用內源有機物進行反硝化,當然也可以使用外碳源,進而縮短反硝化的時間及反硝化池的容積。最后的好氧區停留時間很短,為0.5-1h,主要用于去除混合液中的氮氣,消耗掉多余的外碳源(如若投加),并增加DO濃度降低二沉池中磷的釋放。

      1.jpg

      上圖為第一個好氧池所產生的總硝態氮分布圖,其中E為后缺氧區的反硝化率,R為回流污泥的比例,b為內回流比例,f為內回流的總硝態氮分數。一般采用生活污水作為外碳源的預缺氧區的反硝化速率0.03-0.06kg/kgVSS·d,采用內碳源的后缺氧區的反硝化速率為0.01-0.04 kg/kgVSS·d,而采用甲醇作為外碳源的反硝化速率為0.1-0.3 kg/kgVSS·d,通過分析發現將碳源投加到后缺氧區,可以采用較小的內回流就能達到出水標準,不但動力消耗小,而且碳源利用率也較高

      延伸閱讀:

      對Bardenpho工藝的理解(二)



      以上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對改良Bardenpho工藝的理解(一)部分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153045535@qq.com;
      本文地址:http://www.aa-cctv.com/shuichuli/748.html



      您可能還會對下面的文章感興趣:

      亚洲午夜成人片在线观看91